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3月12日报道,中国的目标是,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报道称,北京在本世纪还没有动用过武器装备大规模参战,但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超过200万官兵,他们随时准备应对任何战争。
报道还说,与美国相比,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在一些关键点上仍然不够强大。但北京计划弥补这种差距。
报道进而说,简而言之,北京正在打造一支“世界级”超级军队。3月8日,习近平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
中国今年军费预算约为1.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这是近4年来中国军费的最大增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统筹抓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
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一次会议时指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 美国《政治报》网站3月8日发表苏珊·林奇和娜哈勒·图西的文章,题为《美国希望欧洲挺身对抗中国,但欧洲表示,没那么快》。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正试图吸引和哄骗欧洲与美国联手对抗中国,但欧洲却有其他优先事项。
在美国总统乔·拜登10日在华盛顿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之前,美国官员一直承诺缓和与欧洲的贸易纠纷。
美国官员要欧洲人放心,欧洲企业会从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中获得一些税收抵免和补贴。
但欧洲的反应充其量是模棱两可的,许多国家对是否退出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犹豫不决,尤其是与中国有着牢固贸易联系的德国。
美欧之间的拉扯充分暴露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仍然存在分歧。
乔治·W·布什执政时期在美国国务院负责欧洲和欧亚事务的前官员希瑟·康利说:“由于断绝了与俄罗斯的关系,欧洲人已经体会到沉痛的经济创伤。他们难以想象同中国断绝关系后情况会怎样。”
但是,随着美国对欧洲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有迹象表明,美国的鼓动可能取得进展。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3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
习近平说,这是他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表示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
彭博新闻社网站在3月13日的报道中援引习近平的讲话指出,在经历了列强欺凌的百年耻辱后,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民族复兴。
习近平说,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他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会者则频频报以热烈的掌声。
报道说,习近平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并表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他要求确保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保持主导地位。习近平说:“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日本《产经新闻》3月10日报道指出,对于美国推动的与中国“脱钩”,欧盟绝对不能盲目跟随。这是该报记者在走访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后的真实感受。
报道称,记者来到布达佩斯的繁华大街,映入眼帘的是中企的巨幅广告牌。走了大约30分钟,在电车换乘处有复旦大学分校区的建筑用地。附近还有欧尔班政府的外交成果宣传板,与中国接近是其特色之一。
报道称,匈牙利正在经历一轮来自中国的投资热潮。相关部门负责人自豪地表示,当地与华为、中国银行等中国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培育高附加值产业。欧洲各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限制华为,但这些似乎被匈牙利当成耳边风。
报道指出,中国之前曾接连收购欧洲港口和高科技企业,引起欧盟警觉。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遭到欧盟更严厉的审视。此种情形下,中方欲将亲华的匈牙利作为突破口,发展备受欧盟重视的电动汽车产业。
据报道,2022年夏天,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宣布将在匈牙利建厂。产能可供应100万辆电动汽车,大众、宝马等品牌都是其客户。
报道认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年来施展的强硬手腕遭到欧盟批评,这促使其迅速同中国接近,同时断言“与中国‘脱钩’根本不可能”。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香港亚洲时报网站3月11日报道,一些学者认为,传统行业的企业未来10年应该主动按照北京新宣布的“数字中国”计划走数字化道路。
据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潮流,不论是现代的服务业还是制造业,如果没有数实融合和数字化技术驱动,就会掉队。”
他还表示,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发展得好,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市场大、消费者规模大。但想从消费互联网转变到工业互联网没有那么容易,整个流程都要再造,业态、经营模式等等都要改变。
据报道,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约4.45万亿元。2021年,中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此外,2021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
报道称,中国此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倡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日,中国还打算组建新机构来实施相关计划。
据报道,根据相关计划,中国将对各行业进行5G、物联网、超级计算和卫星技术等方面的升级,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3月13日报道,这些年来,西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中国的攻击变本加厉,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显著增加。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年度全国两会期间,这也成为讨论的议题,并影响相关政策方向。
在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还表示:“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
报道指出,此前,除了荒谬的气球事件之外,有人指责北京使用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港口起重机来监视外国;有人认为中国试图干预加拿大的选举;还有人声称,新冠病毒源于中国实验室的说法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尽管这些指控很荒谬,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有人明摆着要采取跟中国强硬对抗的做法,并试图使之合理化,无论说辞是多么拙劣。
报道说,在更加团结的当局的引领下,北京正面临对抗日益加剧的时代。美国总统拜登去年曾称之为“决定性的10年”。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一些结构调整,尤其是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由于西方试图切断中国获得高科技产品的渠道,中方已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香港《亚洲周刊》3月13日一期刊登题为《京两会聚焦机构改革 金融创新推动资本市场》的文章。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两会推动机构改革,比较震撼的内容是金融监管格局的变化,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地位和权限同时提升,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www.eth0808.vip)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www.eth0808.vip)是用以太坊区块高度哈希值开奖的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有别于传统澳洲幸运5游戏,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绝对公平,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结果绝对无法作假。
中国全国两会3月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是中共二十大后第一次全国两会,对中共未来5年施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重大看点包括国务院机构改革。而金融与科技是这次机构改革的最大看点,加强金融监管成为主旋律。
这次机构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是金融监管格局的变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共13条,其中有6条是关于金融行业的。方案第二条就是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地位和权限得到进一步提升,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证监会将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政策、发布命令。从这一调整来看,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3月12日报道,美国前驻华大使认为,美国和中国应该回归外交的根本,以修复关系。
忽略不同看法以及对抗,把外交和对话放在首位——这是美国前驻俄罗斯、中国大使洪博培3月11日出席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时发出的呼吁。
洪博培认为,美中之间缺乏对话和互动是不可接受的,两国其实有很多领域可以找到共同点并建立信任关系。
洪博培说:“外交官会做他们的工作,包括互动、解决问题与会谈——虽然会谈有时不会立即取得成果,但至少你坐到桌边谈了。”他这番话呼应了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关于各国携手寻找共识的呼吁。
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在同一个论坛上说,一个日益两极化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多边框架,让各国能够相互做生意,即使这些国家并不总是意见相同。
报道称,黄循财强调:“如果我们能够在主要大国和地区所有国家之间建立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我们就能帮助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繁荣的亚洲。”
他呼吁采取新的有效安排和国际合作解决影响每个人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未来的疾病大流行。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13日报道,标准普尔全球公司称,随着疫情限制措施结束后经济反弹和经营恢复正常,中国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加大招聘力度。
报道称,标准普尔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衡量未来12个月中企提供的岗位总数是否会增加的一项指标,2月份该指标为11%,升至8年来的最高水平。在2022年10月进行的调查中,这一数据仅为2%。这一数据高于零表明对未来一年的就业前景趋向乐观,低于零则表明趋向于悲观。
据报道,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公司经济副主管安娜贝尔·菲德斯在一份与该调查报告同时发表的声明中写道,中国调整防疫政策让该国企业显著复苏。
报道指出,除了就业前景改善,标准普尔的报告也显示,企业信心回升至约十年来的最高点,计划增加投资的企业比例升至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报道,菲德斯说:“人们普遍预计,随着经济活动的持续复苏,对经营和供应链影响减少,经济增长将得到推动。”
报道称,菲德斯还表示,业界还预计,未来一年国家将出台帮扶政策,加强旅游业和新产品发布,以促进经济活动。
参考消息网3月14日报道 据法国《航空日报》网站3月11日报道,从3月15日起,中国恢复赴40个国家的出境团队旅游,以满足国内游客越来越强烈的出行意愿。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10日发布的一份公报,这4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丹麦等。
在调整防疫政策之后,中国1月批准了赴20个目的地的出境团队旅游,主要是东南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和印度洋(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俄罗斯和新西兰等。
据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旅行平台飞猪旅行称,泰国、马尔代夫和新西兰已成为中国旅行者人数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世界旅游组织指出,中国境外旅游的复苏将促进国际旅游业和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国家的经济复苏。
另据越通社北京3月12日报道,在新冠疫情前,中国是越南最大的国际游客来源地。2019年,越南接待中国游客580万人次,占国际游客到访量的近30%,而越南赴华游客约450万人次,居越南出境旅游目的地人数之首。
报道称,因此,获悉自3月15日起中国将恢复越南为中国团队出境游的目的国时,不少中国游客和旅行社都兴奋不已。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1日刊登题为《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复苏,中国是否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的文章,文章作者为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文章编译如下:
上周日北京大堵车的阵势,不免让人觉得现实的中国与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正在蓬勃发展、十年来年均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点,这些与(有些人口中的)那个新冠疫情蔓延、经济严重受损、房地产业萎靡不振以及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中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宣扬“中国崩溃论”的人可谓全凭想象,但随着美国更加决绝地采取行动遏制中国,这样下去或可能导致危险的战略误判。
因疫情缺席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了。我在拥有1.02亿人口的山东转了一圈,再乘坐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前往北京,中国的经济似乎正在复苏——满是起重机的建筑工地热火朝天,高铁新线路在如火如荼地建造,八个车道的高速公路伸向远方。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日常所见,但它们赋予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这一数字鲜活的质感和色彩。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境外媒体指出,从此次两会可见,高质量发展将是治国理政主线,两会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治国理政新主线
巴基斯坦《国家报》网站3月10日在题为《2023年中国两会》的报道中说,世界逐渐承认,全国两会是中国取得全面成功的关键,因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心协力设计、决定和推动政策实施,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全球事务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报道提到,本次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呼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并列出了2023年主要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赤字率拟按3%安排等。
报道强调,由于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两会成为世界流行语。随着中国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准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将为中国制定新路线,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香港《明报》网站3月11日在题为《换届年两会 中国布局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中说,从此次两会可见,高质量发展将是治国理政主线。习近平主席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据法新社报道,一些分析人士说,沙特与伊朗双边关系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具有区域内影响,而且就达成协议的途径而言意义重大:这是在中国协调下进行的谈判。
尽管中国与该地区的接触升级,但是北京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不愿深入中东棘手的外交泥潭。
报道称,沙特分析人士10日说,中国的角色增加了沙伊协议长期有效的可能性。
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评论员阿里·谢哈比说:“中国现在是这个协议的发起者,这具有重大意义。”
“鉴于中国对伊朗的影响力,由它作为协议的发起者,(沙特)王国可以放心地暂且相信伊朗。”
报道提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客座研究员乔纳森·富尔顿说,协议表明中国准备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不管怎样,这看来都是中国的外交胜利”。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的斡旋促成了一项中东外交突破,这个消息提供了迄今为止最确凿的证据,表明北京愿意利用其全球影响力来帮助解决外交争端。
据报道,外交政策分析人士说,这一出人意料的事态发展警告华盛顿,尽管美国在中东的作用由来已久,该国还在中东有军事足迹,但中国是中东一支正在崛起的经济和外交力量。尽管北京过去参加过国际谈判,但最新的协议为北京的倡议增添了实质内容。
欧博ALLbet官网声明: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与本平台无关。转载请注明:区块链澳洲幸运开奖网:西媒:解放军阔步迈向“世界一流”